English

“素质型”课堂教学初探

1998-03-25 来源:光明日报 邵光砚 我有话说

学校教育在人一生中的活动中,真正起能动作用的常常不是在学习期间考卷上曾回答出的问题,而是在整个受教育过程中,积累并形成的稳定的个性品质,也就是一个人的全面素质。人的素质结构中各要素的组合方式决定着个性发展的水平。学校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使教育者的素质结构中各要素的组合合理化、科学化,也就是使受教育者的个性最优化。

长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把所有的学生都训练成解题“机器”。数学课堂几乎成了习题的海洋,老师违心地和学生一起在题海中挣扎。这样的教学环境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优化。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素质教育的环境,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全面优化。创设这种课堂教学环境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把学生不仅当作教育对象,更重要的是当作发展的主体,把学生真正看作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他是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环境的创设者。

“自主性、活动性、创造性”是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最优环境的原则,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理想的课堂教学形式之一。

一、自主性是三性之首

自主性是指学生自身产生的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就会对学习表现出主动积极的态度,表现出良好的注意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才能参与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并具有创造的积极性。因此自主性应位于三性之首。

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应创设一种宽松的使学生能够自主的课堂环境。这种环境首先应该是教学上的民主,是老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教师应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是为每个学生架起一座通向成功的桥梁。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思想的交流,情感的交融,绝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

要让学生能自主地学习,除了对学生进行端正学习目的教育之外,教师还应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的激发手段,其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去掉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活动性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活动性并不是单指学生形体上的运动,而强调的是学生作为主体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个体行为,是学生自身的认识活动,是任何其他的人或物所无法代替的。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活动,数学教学就其本质而言就是“数学”这个思维活动的教学。假若学生在课堂上不参与这种思维活动,就不可能学好数学。为了强化数学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就必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即让学生动眼看老师的板书和演示;动耳听老师的讲授和同学的问答;动脑思考课堂上的诸多问题;动嘴回答老师的提问;动手演算例、习题和作图。

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并在参与中受到科学的思维训练,才能充分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才能真正达到全面优化学生素质的目的。“活动性”,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三、创造性是21世纪人才必须具有的能力要素

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将面向21世纪的高科技、高竞争的挑战,因此他们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创新是人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映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是探索的结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重视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大胆设疑,善于发现学生所提疑问中创造和探索的火花。学生独立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有一个从模仿到创新的发展过程。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用与老师不同的方法解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极好的教学手段。指导学生解开放性习题,也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好办法。(作者单位:清华附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